3月25日,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十四五”規劃教材(第三輪)主編人暨編寫會議在成都金牛賓館召開。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余曙光教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執行董事、總經理張明理,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十四五”規劃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彭成教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副總編輯何紅梅編審,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馮衛生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冰教授,南昌醫學院葉耀輝教授,廣西中醫藥大學朱華教授等以及來自全國500余位專家出席會議。
在本輪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十四五”規劃教材編寫中,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現代中藥產業學院立項本輪主編14人,教材17本,是本輪教材編寫工作中主編數量和教材數量最多的學校,在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和教材建設中持續領跑。
開幕式及第一階段會議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執行董事、總經理張明理主持,第二階段會議由南昌醫學院葉耀輝教授主持第二階段會議。
余曙光首先向大會致辭,向參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這次會議是“十四五”教材規劃是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全面貫徹立德樹人,發揮鑄魂育人的重要功能,對培養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藥學類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他希望,以本輪教材編寫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的功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醫藥學類人才,為培養中醫藥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貢獻。
張明理代表中國醫藥科技出社有限公司致辭,他對與會專家表示歡迎和感謝。他簡要介紹了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成立30多年來的發展情況。他講到一是各位專家保持認真嚴謹的態度;二是希望各位主編及時傳達大會精神,確保教材編輯思想的一致性;三是希望各位專家按照時間節點按時完成教材編輯工作。
彭成以《新時代中藥高層次人才培養與教材建設》為題作報告。報告主要圍繞“中藥人才培養的前世今生”和“中藥教材建設的守正創新”展開論述。他主要從遠古家傳、傳統師帶徒、官辦太醫署、近代學校、現代大學五個維度詳細描述了中醫藥教育模式的變化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強調,在“大眾化—普及化”高等教育條件下,當前雙一流建設高校承擔著培養民族精英的重任。中藥教材建設需要堅持守正,“守正”中國特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守正”中藥“多基源、多品種、多規格”“多成分、多劑型、多途徑”“多性能、多功效、多用途”基本特點;“守正”教材編寫“三基五性”的基本原則。他強調,中藥教材建設必須不斷創新:要在“新理論、新方法、新成果”上與時俱進,要從“醫藥結合、產教融合、科教協同”方面整合教材,要推動數字教材規?;瘧?,構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融和的教育體系。
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冰教授以《<中藥學>》課程思政建設策略與實踐——以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為例》為題做主題報告。她從“為啥做?如何做?做成啥?”三個板塊,講述了《中藥學》課程是如何與思政建設相融合。一是《中藥學》思政建設初衷,從品格修養、家國情懷、科學素養入手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好藥師;二是《中藥學》課程建設策略,通過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真正培中藥學術之根、鑄專業自信之魂、啟中藥創新之智;三是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思考,通過創新啟智潤心理念、豐富課程教學方法、創建多維思政資源、雙師型團隊一流課、整合共建虛擬教研室“五步法”實現共同進步。
馮衛生代表主編發言,他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明確編者職責,要以“一個維穩、四個回歸”結合當前發展實際,調整教材內容及時做到教材的更新;二是堅持創新理念,與時俱進、持續發揮中醫藥在服務健康中國教育戰略機遇中的重要角色;三是互助共勉,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認真嚴謹對待編寫的每處細節,共同精誠合作,完成好本次教材編寫工作。
何紅梅回顧了教材建設的總體情況,并重點講解了本輪建設基本情況、教材編寫原則、注意事項和教材數字資源要求。
會議當天,與會主編、副主編及編委520余人,分別組成5個組就本輪規劃教材的指導精神、總體原則、編寫計劃、教材內容以及分工進行了熱烈討論。組長趙駿教授、王新昌教授、曾南教授、吳啟南教授、傅超美教授分別向大會做了匯報。
據悉,此次大會由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中國醫藥科技出社有限公司主辦,成都中醫藥大學協辦,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現代中藥產業學院承辦。本輪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十四五”規劃教材編寫涵蓋《中藥藥理學》《藥物化學》《中藥資源學》《中藥藥劑學》等中醫藥課程教材共計47本。
近年來,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現代中藥產業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十四五”規劃為牽引,砥礪前行、拼搏奮斗,中藥學學科順利進入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周期,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重大突破,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各項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文/鐘天一 編輯/霍文?。?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