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一帶一路報道雜志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vlVDRXiyNjOpXVUJpm7PpQ
何玲娜,女,53歲,主任醫師。1993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院針灸科從事中醫臨床工作,2019年評為四川省名中醫。2021年10月,隨中國(四川)第9批援東帝汶醫療隊開展援外工作。
何玲娜收到患者康復后寄來的錦旗
東帝汶地處熱帶,氣候炎熱潮濕
義無反顧
我這次到東帝汶進行醫療支援,出乎很多同事的意料,去援外醫療,不是年輕人的事嗎?而且在疫情正嚴重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待在家里嗎?
決定援東帝汶并不是我一時的沖動,除了作為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更多的是長久以來在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愿望。
上大學時,我有兩位老師曾經參加過援非醫療隊,經常聽他們講起援非那段難忘的時光。雖然艱苦,但是揮灑青春和汗水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援外的念頭就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所以,當這個機會來臨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知道,永遠沒有一個時刻叫合適,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當然,此次能夠成行,最要感謝是我的家人——雖然嘴上說不太支持,仍默默幫我打理一切的愛人;正面臨解決婚姻大事的女兒說:“媽媽您去吧,我會好好的?!庇谑?,帶上夠吃兩年多的降壓藥,心里默默地說一句對不起,我就出發了。
在這批醫療隊里,我是年齡最大的。我喜歡作家楊絳的這句話:“人到中年,最好的狀態就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靈魂,年齡只是符號,把生活調到你喜歡的頻道,每一段時光都藏著不可復制的美好?!?/span>
何玲娜為東帝汶衛生部部長奧德特(左二)及東帝汶政府代表團講解中醫藥
仗“劍”遠行
我年輕時候的愿望是仗劍走天涯,歲月沉淀后,想法變得簡單、樸素——我一直從事中醫臨床工作,這是我所學所愛的事業。如果有機會推廣中醫,讓世界認識中醫,我義不容辭。此次去東帝汶就是這樣一個機會。在愿望實現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援東帝汶工作的重要意義,遠遠超出了我當初的認知。
我在三甲醫院工作多年的專業能力,加上有教外國留學生和曾經在慕尼黑、里斯本、莫斯科工作的經驗,英語口語基本上可以無障礙交流。然而,要去東帝汶還得學習一門新的語言——葡萄牙語,這讓年逾五十的我頭痛不已。2021年培訓那幾個月,我每天特別怕被培訓老師點名上講臺聽寫,怕階段考試,怕口語考試,但又堅定地想去東帝汶。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此后,便有了每天的小抄本,有了夢話說葡萄牙語,養成了看到東西就想葡萄牙語怎么說的習慣。每一天的進步都讓我感到,一直堅持,夢想就會開花。
東帝汶是位于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端的島國,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大部分物資都要靠外國援助,78%為土著人,農業還大量采用刀耕火種的方式。這里登革熱、瘧疾、艾滋病、肺結核等疾病非常普遍,活動性肺結核相當多。我們援外醫療隊的隊員們相互關愛、扶持,工作很快就上手了,甚至比自己預想的還順利。英語、葡萄牙語夾雜著當地土話德頓語,我們和當地同事成了很好的朋友,一起度過了許多其樂融融的日子。
何玲娜傳授同事Bina,Lourdes,Alado刮痧技能
妙手回春
東帝汶醫療衛生資源比較匱乏、醫療體系相對薄弱。全國只有一家國家級醫院——東帝汶國立醫院,這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首都帝力醫療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綜合性醫院。
我在東帝汶國立醫院的針灸康復科工作,一起工作的有醫院的康復團隊和醫院聘請的古巴醫生,涉及病種主要是神經內科疾病和各種急慢性痛癥。女性相較于男性更包容更擅長溝通,在工作中,我盡量發揮這方面長處,利用熟練的口語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積極診療病人,必要時和醫療隊隊員們電話會診溝通,力爭短時間里明確診斷,解決問題,讓病人不要在烈日下往返醫院或等待。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治療中我做到了除后遺癥之外的病癥90%以上治愈和明顯緩解,如頸肩腰痛的病癥,一針見效。當地同事在旁都不禁咂舌,驚嘆于中醫能這么快見效這么神奇!特別是腰痛等急性病癥患者,常常是扶進來、走出去,以至于他們都形成了一個習慣,疑難病癥找中醫,還給了我一個稱號——“何中醫”。和我在一個部門工作的古巴醫生Petro,開始不信任中醫,后來積極向病人推薦中醫,前后態度的轉變,就是對我們中醫文化“走出去”的極大肯定。
去年12月,由東帝汶國立醫院推薦,我應邀給東帝汶總理魯瓦克診治。對總理腰腿疼的病情有了基本判斷后,我通過望形、查體、舌象、脈象四診合參,準確辨癥,擬定了溫陽通絡、祛濕行氣的治療方案。在一系列治療后,魯瓦克總理感覺癥狀明顯緩解,他步履輕松,面帶笑容,對中醫的博大精深連連稱贊。
在我給當地的華僑治療腰腿痛和周圍神經炎的過程中,當地醫生也幫著取針,做理療等協助工作。病人恢復后,為感謝我們的診治,寄來了錦旗。除了我的名字,錦旗上還有當地醫生Xisto、Jaime,這讓他們欣喜不已。錦旗高高地掛在醫院針灸康復科的墻上,那紅彤彤的金字是表揚更是激勵,讓大家工作起來更有勁頭。我心里說,我要讓那面墻掛滿錦旗,即使以后回國了,中醫這個名片,也會讓病人在困難中看到希望!
何玲娜傳授經絡學和穴位定位、刮痧操作
不遺余力
東帝汶地處熱帶,氣候炎熱潮濕,易出現多汗頭痛、身軟乏力、身倦懶言等亞健康狀態。我根據氣候特點,總結出一些地域性疾病的治療方案,在工作中推廣全身拔罐療法,逐漸形成了東帝汶式的“保健火罐”。由于全身拔罐療法新穎、直觀、無疼痛,患者接受度高,病人和家屬都喜歡在治療時照相,分享到社交平臺。因為,治療后的罐印對于他們來說,更像一個個鮮紅的獎章。我非常理解他們的心情,常常主動詢問,幫他們拍照,這種分享無疑也讓更多人了解中醫,喜歡中醫。
工作之余,我常常在科室和教室里開展中醫文化小講座、實踐技能操作演示、臨床特殊案例分析等,采取多種方式生動授課。我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標記穴位、拔罐、刮痧,正確使用針灸法來治療常見的頭暈頭痛、厭食乏力、肩背不適等問題,全身心為東帝汶國立醫院和當地傳統醫藥人才的培養工作助力。
2022年6月,東帝汶國立醫院迎來了建院19周年慶典。我在中醫藥文化展臺上,展示了經絡模特和各種針、罐、刮痧、灸具、膏藥等器具,展臺前人頭攢動,展臺上的針灸康復科宣傳冊被大家一“搶”而空,我與Xisto和Jaime一起在活動現場演示按摩、點穴、針灸等操作,展示傳統中醫藥文化的魅力,讓更多患者和西醫科同事了解傳統中醫藥的臨床診療特色。
2003年以來,中國已連續19年向東帝汶派遣了9批逾百名醫療衛生專家隊伍,免費為當地超30余萬人次提供了優質醫療服務,贏得廣泛贊譽。東帝汶國立醫院院長阿利托說:“醫院每天接待約300名病人,中國醫療隊承擔了約三分之一的工作量,包括重癥病人。希望今后繼續與中國醫生合作?!甭牭竭@句話,我很感動,覺得我們參加援外醫療很有意義。
在東帝汶國立醫院的工作只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個閃光點,中醫是中國的文化,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財富,希望世界人民都能和中國人民一起,享受到發展和健康的快樂。
(編輯/霍文巍 韋相宇)